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巴掌

巴掌(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我曾經在職場上遇到過一個前輩,這個前輩教我很多,我記得她說過一句話:『人這一生中,要記住,曾經妳做過的事情、說過的話,如果就像一巴掌狠狠地打在別人臉上,這一巴掌的痛,總會用各種的情況回到自己的臉上。』


這一句話,用在任何的領域都很貼切,不過讓這個前輩大姐有感而發說出這樣的話,其實是她的家庭關係,大姐是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長大的,從小不管她多麼的努力,多麼的盡力,她在父母的眼光中從來就不如弟弟,這是那個年代大部分女孩所經歷過的童年,她當然也不例外。


大姐很努力的追求着表現,也很想讓父母知道她的努力,不過她一直到中年之後才知道,她一出生就輸了,父母年邁之後,她常常接到娘家來的電話,抱怨着弟弟又在跟父母計較錢,抱怨着每次父母出遊亂花錢。


大姐的父母年老了也退休了,他們喜歡到處遊玩,身體不好的父母親出國玩總是擔心安全,於是大姐家的姐妹常常請假陪他們出遊,只是每次一出遊,弟弟就會罵『一天到晚出去玩只會花錢。』『姐妹們出去玩都讓爸媽花錢,一天到晚想挖錢。』。

大姐的父母不懂,錢明明自己年輕時候努力賺的,怎麼花自己的錢會讓兒子這麼不高興,一直在計較錢?

每 次父母跟弟弟一爭執,大姐就只能聽著父母的苦水,當父母疑問『我又沒花到他的錢,管這麼多幹嘛?』,大姐也只能苦笑,後來大姐才說,從小到大父母最常對弟 弟說的一句話就是『我賺錢,這些以後還不是你的。』,而最常當著弟弟的面跟女兒們告誡『財產以後都是要給弟弟的,妳們女孩子嫁妝拿了以後就不能回家拿財 產。』

女孩們還小不根本不懂什麼是財產,只是每次父母一說這些話,就如同在女兒們的臉上各甩了好幾巴掌,那個巴掌讓女孩們知道,即使都是父母親生的,性別不同愛也就不同,她們得到的愛永遠不如弟弟。


後來父母退休了,遊山玩水的退休生活很愜意,卻也是一直在花錢,老人家花自己年輕時打拼所留下來的財產很理所當然,卻忘記了,對兒子來說,這些錢就如同父 母從小到大說的『早晚都是他的』,父母出去玩,姐妹們陪著父母出去玩,這些花費都是未來『他』的錢,看著父母花得越兇,他的潛意識也莫名的心急與焦慮,每 次父母跟姐妹一出遊就莫名地挑起了他的恐慌。

對大姐而言,她感嘆着父母從小重男輕女的言論,那些曾經打在女兒們臉上的巴掌,在年老之後,用了另外一種方式,回到了父母的臉上。

從小,父母在女孩子抗議打掃不公時說的那句『男孩子不用打掃』,多年後父母忍受的是弟弟的髒亂,忍受的是即使自己已經很老了,還要幫兒子打掃。


以前說的那句『我的錢以後都是給兒子』,現在即使自己還沒死,即使自己花自己年輕賺的錢,對兒子來說那些都是該給他的錢。


以前說的那句『女兒嫁出去不要回來管娘家的事情』,讓父母遇到了與兒子、媳婦的衝突,卻連抱怨的地方都沒有。


以前為了要教育孩子而用吼的罵孩子,多年之後,兒子也常常對兩老大吼。


以前要孩子乖乖聽話就好,什麼事情都不能有意見,多年後才發現孩子太乖,遇到不對的人也沒有反駁的能力。


隨著年紀越來越長,隨著看得過去越來越多,我越來越能體會大姐說的那段話『人這一生中,要記住,曾經妳做過的事情、說過的話,如果就像一巴掌狠狠地打在別人臉上,這一巴掌的痛,總會用各種的情況回到自己的臉上。』,差別只在於自己看得懂,看不懂?


有一次,我上一個節目介紹新書,那天的主持人問了一個問題說:『大家都說孩子的記憶很短,很多事情不會記得,所以打了也沒關係,過沒多久還是抱著媽媽說愛,那妳為何要選這種的教育方式?』


我記得我當初是這麼回答的:『我從不覺得孩子的記憶力不好,只是他們即使被打了,為了活下去,他們也只能依賴着父母選擇把傷痛放進潛意識,這是孩子們活下去的生存本能,只是如果親子之間都必須要動用到生存本能,這對我來說真的覺得太悲哀了。』


後來的我想,因為我從來沒有打罵孩子,所以孩子知道她說出來的話不會挨打不會挨罵,很多事情她不會隱瞞,也因為不會隱瞞,所以我才懂,孩子的記憶力真的比我們強太多了,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孩子真的都記得。

也因為沒有打罵,互相尊重,我們越來越常一起討論,講出各自心中的話,然後一起協調討論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法,女兒討論事情與解決事情的能力,也一天比一天厲害。


最近,家中有了新生兒,我常常處於睡眠不足的狀況,有一天我扛著疲累的身體在陪著女兒講故事,講到一半的時候睡在一旁的兒子哭了,我心想一換尿布餵奶就要 花不少時間,我先把這一半的故事書說完再處理兒子,於是我繼續念著故事書,兒子越哭越大聲,於是女兒說:『媽媽,妳先幫弟弟好不好?』


我問她:『妳確定嗎?那剩下的故事可能要等很久媽媽才能唸噢?』,女兒笑笑地說沒關係,於是,我幫兒子換了尿布餵奶,然後抱著兒子哄著,女兒看著我完成了這些工作,靜靜的不說話,我開口問:『怎麼了嗎?』


五歲十個月的女兒說:『媽媽,我可以請妳做一件事情嗎?』


我回答:『什麼事呢?』


女兒說:『可不可以以後弟弟哭的時候,妳不要跟他說,哭哭有用繼續哭?』

聽到這一句話,我有點心驚,那是女兒兩歲以前,有幾次學著朋友用哭的方式討東西的時候,我曾經說過的話,我陪在女兒的身邊,沒有漫罵也沒有幸災樂禍,我只說『哭哭有用繼續哭,媽媽在這裡陪妳。』,然後一直等她哭完,想不到三年以後,她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那時候的我有點錯愕,於是問她:『那我該說什麼?』,女兒回答:『妳可以跟弟弟說,哭哭沒有用,不過你可以選擇繼續哭。』


後來的我,跟孩子解釋,嬰幼兒其實是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需求,餓了、身體不舒服了就用哭表達,不是拿哭泣來表達想要一個玩具或強迫別人做某些事情,跟當初我說那句話時的狀況不同,女兒聽完了似懂非懂。


只是,女兒還是會在每次弟弟哭的時候,走到弟弟身邊說:『 哭哭沒有用,不過你可以選擇繼續哭,沒關係,你可以自己決定。』,女兒每次說這些話時,就好像一個巴掌打在我的臉上,有點痛又有點酸,感覺怪怪的卻想不出原因。


過了好幾天,我終於想通了,當初我的話、處理的狀況,一定是傷了孩子,那樣的話一定讓女兒很不舒服,不舒服到三年以後,看到弟弟哭,媽媽還繼續講故事沒有 去理弟弟的時候,忽然翻了出來,她很擔心我又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弟弟,她擔心着弟弟也會被那樣的對待,所以,她用了一種新的方式,來跟我商量。


我終於知道,為何女兒每次對著哭泣的兒子說『 哭哭沒有用,不過你可以選擇繼續哭。』時我會這麼不舒服,因為那代表着女兒在告訴我『媽媽,妳做錯了。』、『媽媽,妳說的話很傷我。』

那 時候的我很感嘆,育兒的路這一路走來,我也是一路跌跌撞撞,很多以前做過的事情,堅持的事情,慢慢地隨著孩子長大,好的、壞的都一一呈現,我堅持孩子一定 要講理,卻發現了忘了告訴孩子,這世界上有很多人不講理,孩子無法忍受不講理的人;我無法忍受孩子做的某些事情,孩子也無法忍受朋友這樣做。

育兒一路上,我總是發現問題,就馬上解決,一路上,我也終於懂了,對孩子揮出去的巴掌,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總有一天那個痛會回到自己臉上,不管你看得懂,還是看不懂。

慶幸的是,孩子願意選擇用這樣的方式告訴我,而不是,當我身體病痛每天痛哭到睡時,孩子在旁邊說『哭哭有用繼續哭。』

也不是當我老的時候,身體不好時,或者年邁遇到無力的痛楚而哭泣的時候,孩子冷冷地說這句話。


想了很久,有一天夜晚,我抱著女兒躺在床上,問着:『寶貝,妳是不是覺得小時候媽媽跟妳說,哭哭有用繼續哭,這句話讓妳覺得很不舒服?』

女兒聽完眼眶忽然泛紅了起來然後對著我點點頭,看到女兒這樣,我也終於知道,我曾經傷過女兒的話,孩子也回了回來,我終於瞭解了那是怎麼樣的感覺,怎麼樣的痛楚。


於是,我繼續跟女兒說:『妳覺得媽媽有說錯嗎?哭哭真的可以有用可以要到很多東西嗎?哭哭可以解決事情嗎?』


女兒搖搖頭說:『媽媽,妳說的有道理,哭哭真的沒有用,哭哭不能解決事情,不過,我還是覺得很不舒服,應該換個說法。』


我回答:『媽媽那時候讓妳不舒服了真的很抱歉,媽媽跟妳道歉,不過,妳覺得我們該換哪一種說法呢?』


女兒想了想說:『哭哭不能解決事情,不過可以處理情緒,所以,弟弟可以選擇繼續哭,他可以自己決定。』


聽到女兒這樣說,我有點吃驚,卻很感動,我抱著她說:『寶貝,謝謝妳!謝謝妳教我。』

從那一天開始,女兒不再跟哭泣的弟弟說那句話,我知道當我問孩子『媽媽說這句話是不是讓妳覺得不舒服時』,女兒已經知道她的委屈被看到了,而當女兒說出『哭哭不能解決事情,不過可以處理情緒』時,那打在我臉上的無形巴掌似乎也不那麼痛了。


現在的我才真的懂了,不管是打在別人臉上的巴掌,還是打在自己臉上的巴掌,都是自己人生上很好的學習機會,沒有一個人是天生會當父母,天下也沒有不犯錯的父母,而想要學習當一個好父母,最好的老師,其實就是自己的孩子,這一刻是孩子教了我,該如何當父母。

我很慶幸,這一路走來,我沒有失去孩子對我的信任,如果,未來的我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善待我兒子,那也是因為女兒是我最好的老師,一個願意教我、真誠告訴我自己感受的好老師。


慶幸的是,我不是老了、病了,才來領受這一巴掌。

引自 http://wlf43.pixnet.net/blog/trackback/3544e6ea41/30608241

失讀症

美國電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3日首度公開表示,自己患有失讀症 (英:Dyslexia;日:ディスレクシア),在少年時期曾因閱讀障礙受到嘲弄霸凌。他說:「電影救了我」,透過製作電影的過程,將自己從不必要的羞恥 感和罪惡感中解放出來。他呼籲擁有相同障礙的朋友,「你並不孤單」。

曾執導過《ET》、《大白鯊》、《辛德勒名單》、《紫色姊妹花》、《法櫃奇兵》等 經典名片的世界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在專為患有學習障礙的年輕人設立的網站「昆恩之友 (Friends of Quinn)」上接受專訪提到,自己是在五年前才被診斷出患有閱讀障礙,回顧過去的閱讀困擾,有種「謎底終於揭曉了」的感覺。

他談到年少時在教室眾人前朗誦教科書時的困窘,當時還不知道有失讀症這樣的病症。因此他在國中時受到許多的嘲弄霸凌。雖然有老師非常支持他,但也有老師認定他就只是懶惰。
他多麼希望在1950年代人們就對閱讀障礙有更多的認識,他也體認到雙親的支持帶給他重大的影響,他的雙親不厭其煩地幫助他閱讀,確認他盡可能在學業上不用煩惱。

這麼多年來,史匹柏學習到以各種不同創意的方式,面對處理他與常人不同的學習差 異。他以拍電影的方式面對在學校受到欺負的困擾。「當我覺得自己像是個局外人時,電影讓我感到自己的天賦洋溢。」他說,「我從未覺得自己是受害者。電影確 實幫助我,甚至可以說將我從羞恥感、罪惡感中拯救出來,讓我從閱讀障礙中釋懷,讓明明不是我的錯的時候,不會再感到一切都是我的錯。我想拍電影是我重大的 避難所,我可以遠離現實生活中所面對的困境。」

現在,史匹柏理解到他需要比常人多一倍的時間閱讀一本書或劇本,但是他慢慢來,從 中間獲得並讚賞閱讀的樂趣。他也提及自己看似笨呆的學習差異如何啟發了日後他拍攝了80年代經典青少年冒險喜劇《七寶奇謀》(The Goonies,原意為一群笨呆),這是從他幼時玩伴們暱稱自己為「笨呆小隊」(goon squad)來的。

根據日本專為閱讀障礙服務的非營利組織社福團體「エッジ (Edge)」的調查,閱讀障礙的人數在歐美約佔人口的10~15%,日本也在5~8%以上。

而目前在台灣,目前閱讀障礙的人口,研究統計結果並不一致。一般說來,約2~4%的學童有閱讀障礙,而這其中又以6到8歲的兒童最多,並有隨著年齡的升高而遞減的趨勢。

閱讀障礙屬於學習障礙的一種。根據民國92年度特殊教育統計年報的資料,國小學童有學習障礙者 (含疑似學習障礙者)約有11,357人,佔身心障礙類學生的30.83%,是出現比例最高的類別。而這些學習障礙的學生中,絕大多數都有閱讀方面的困擾。

那麼史匹柏給同樣患有閱讀障礙的年輕人什麼忠告呢?
「失讀症比你想像的更普遍。你不孤單。既然閱讀障礙將伴你一生,你可以在雨點中飛奔向你心嚮往之處,失讀症不會阻礙你的前程。」

轉自:http://0rz.tw/vuIvX

找藉口

找藉口(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有一年,我在一個聚會的場合遇到年少的朋友阿駿,那一次我差一點認不出他來,因為成人後的他還是很帥,也還是身材高挑,只是,那隨時掛在臉上的笑容跟與新認識的朋友大聲談笑的人,真的是我記憶中的阿駿嗎?

記憶中的阿駿很帥,一直都是女孩子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只是,很少人看到他的笑容過,而他的身邊圍著的人也總是那幾個,整個求學過程中,都沒有改變過。

那一次阿駿來打招呼,我糗他改變了很多,不再是以前那個都不會笑的男孩,我們一起談他的悶騷,也講到了很多年少的趣事,談笑過後,他告訴我,小時候的他遇 到人總是會很害羞,相較於哥哥姐姐遇到人不打招呼會挨罵,得寵的他卻不會有這樣的對待,他常常躲到媽媽的背後,而媽媽總是笑笑地告訴別人:『他比較害 羞。』

慢慢地,等他越來越大了,每當媽媽對著別人說:『他比較害羞。』時,總有大人會說:『男生,害羞什麼?』,於是,媽媽換個說法了,他就是『比較酷』。

於是,阿駿就認為『反正我就是酷!』,所以理所當然地擺起了臉孔,也因為這樣,他其實不懂得如何交新朋友,朋友永遠是那幾個,媽媽卻逢人就說:『阿駿很重情,朋友從小到大就那幾個。』、『他很酷,不隨便跟別人交朋友的。』


也或許因為自己長相還不錯,即使酷酷的不理人,即使沒什麼笑容,他還是很受歡迎,於是,他也覺得這樣很不錯,就一路這樣長大,一直到進入職場,他才發現, 他根本不容易與人連結,他根本不會交朋友,他對認識新的朋友、遇見親戚朋友其實是有人際障礙的,只是剛剛好母親給了一個躲藏的藉口,讓他可以理所當然地不 往前。


而他越來越大,少了孩童時的可愛,他的母親慢慢地也開始對他有怨,覺得怎麼這麼大了還這麼跩,親戚朋友來也不打個招呼,卻從來沒想過,他『本來就是酷』。


遇到瓶頸的阿駿,開始很努力的觀察別人,也開始很努力的學習着與人的互動,他坦言這一切不簡單,連夫妻關係都要重新整理,一路走來其實不順遂,他也用盡了自己可以學到的方法,放開自己的心胸,揚起嘴唇上的弧線,主動地認識每一個朋友。

當了媽媽以後,我常常在想,『同理孩子跟幫孩子找藉口』,差別在哪裡?

孩子打人了,母親不去輔導孩子用其他的方式表達情緒,卻說『男孩子動作都比較大!』。

孩子脫別人的內褲,媽媽抱著孩子說:『孩子好奇嘛!』,就這樣雲淡風輕的過了。

我不懂,問題到底在哪裡?

快滿六歲的女兒,或許是一天天地長大,體力也越來越驚人,夜晚她總是貪戀着聽我跟老公睡前的聊天越來越晚睡,後來的她覺得這樣太晚起床,玩不夠,所以她要求我早上要很早叫她起床。

於是,我們把睡前的說故事跟遊戲改到早晨,我一早會親醒孩子,陪著她玩一陣子,講故事,再準備出門跟孩子們玩,可是,每次早起的那幾天,跟朋友相處時,女 兒的情緒總是很滿,常常就一陣暴發,雖然她總是很快地處理完她的情緒,也處理好整個狀況,不過那過程卻也讓人很不舒服。

因為每次一早起,那天女兒的情緒就會有狀況,於是,我總是帶著理解與感同身受的表情說:『媽媽懂,睡不飽,就容易生氣。』,甚至我會告訴旁邊的朋友『昨天,她太晚睡,今天太早起!』


有一天,女兒夜晚聽完音樂會回家,因為隔天有重要的活動必須早起,所以,我快速地帶她去洗澡,跟她一起剔牙刷牙,很快地把所有的工作完成,躺在床上準備入 睡,只是女兒怎麼都不睡,一下子爬起來講話,一下子玩手上的玩偶,一下子在夜燈下玩影子遊戲,我知道越逼一個人入睡,那個人就越不能入睡,只是,為了孩子 明天的活動而心急的我,卻越來越氣自己,為何她不在意,我卻跟著在意?

我擔心她睡不飽會亂發脾氣,我更擔心她睡眠不足,我擔心着明天的行程來不及,擔心越多,心也越來越煩躁,陪在孩子身邊的我說了一句:『寶貝,算了!如果睡不著也沒關係,不要勉強自己。』,說完,我就帶著滿肚子的煩燥離開房間。


到了客廳,老公正在哄兒子睡覺,我說著我的感覺,我也說著我的恐慌,兩夫妻聊了一些後,我的心情比較平靜了進房間一看,女兒正蒙著頭哭,我一驚趕快上床抱著她問:『寶貝,怎麼了?』,女兒說:『我怕黑!』


我看著床角邊正亮著的小夜燈,我想雖然我沒罵出口,可是孩子一定懂得我的不舒服,於是我說:『寶貝,對不起,媽媽剛剛有點急,看妳一直不睡覺我真的很生 氣,所以我出去處理我的情緒。』,女兒不舒服地說:『我睡不著。』,我繼續說著:『睡不著沒關係,不過明天可能起不來參加活動了,可以嗎?』


女兒說:『媽媽,可不可以請妳明天一大早叫醒我?我想去。』,我繼續說:『可是如果去了一直發脾氣跟別人吵架怎麼辦?』,女兒說:『我不會!』。

那 時候的我沒有聽懂孩子說的『我不會』是說她從來不會因為睡不飽而吵架,還以為那是孩子的承諾,於是,我繼續地說:『可是前天妳因為大家表决要看那一部影 片,妳喜歡的那一片輸了,生了好大的氣;今天,阿智來家裡玩你的積木,他要把作品給媽媽看,妳卻為了要拿回來也發了很大的脾氣。』


女兒聽完說:『因為,我沒有得到我要的嘛!我明天一定會忍耐,絕對不會亂發脾氣的。』,聽到孩子要用忍耐來處理事情,我整個人陷入沈默,我總覺得哪裡錯了,事情不懂得處理,才會用忍耐來面對,而這不是我面對事情的方式。

我選擇了不說話,先緩和我的情緒,我慢慢的想著,到底問題點在哪邊?該如何解決?那時候我們母女都各有情緒,老公想在中間打圓場,一直要我去照顧弟弟,他來陪女兒睡,我卻很堅持,有事情就處理,絕對不能蓋住。

我努力的回想女兒剛剛說的每一句話,慢慢地我理出了一些頭緒,也越想越心驚,女兒真的從來沒有因為睡不飽而發脾氣,而我卻一直堅持她就是會睡不飽而發脾氣,還自以為在同理孩子。


其實,她那句『因為,我沒有得到我要的嘛!』,在說明著她有情緒的原因其實是她無法處理她『求不得』的心情,求不得大家支持她要看的影片,求不得馬上拿回積木,來證明自己也可以堆同樣的積木,因為求不得所以有情緒。


我以為孩子的求不得只有在買玩具的時候,卻不懂有些求不得已經關乎到人。


想通了之後,我跟孩子道歉,並且跟她說:『對不起,媽媽一直說妳是睡不飽才有情緒,卻忘記了,讓妳想想怎麼處理睡不飽的情緒,睡不飽不是讓別人忍受一個人情緒的理由,媽媽也忘記了,妳其實不是因為睡不飽,而是因為求不得所以很生氣。』


女兒問:『什麼是求不得?』

『以前的人說,人生有八種苦,其中一種就是求不得,祈求一樣東西卻得不到,妳想要看某個影片,拼命拉票之後卻得不到足夠的票數,覺得不夠多人支持你,所以 不能看,妳想要馬上堆同樣的積木,希望對方馬上把積木還給妳,卻不能馬上,這些都是求不得,大人也常常會有求不得的心情,這種感覺不好受,媽媽懂。』

女兒聽了聽很疑惑的問:『媽媽,大人也會這樣嗎?』

我回答:『會的,愛不到自己想愛的人,過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職位,小孩沒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長大,都是求不得,很多大人也都會因為這樣 求不得的心情很苦或亂發脾氣,很多大人也都處理不好這樣的情緒,報紙上很多的案件都是因為大人處理不好求不得的情緒,求不得孩子就偷抱別人的孩子,求不得 金錢,就用搶的,求不得愛情就生氣殺人,處理不好求不得的情緒,都是要坐牢付出代價的。』

那天夜裡,我們討論了幾個求不得的案例,我也告訴孩子我犯的錯,不是睡不飽就有權把情緒丟給別人忍受,也不是求不得就有權把情緒發在別人身上,被欺負了、被打了,我們都有生氣的權利,然而,有很多事情會有情緒,卻不該是別人來忍受。


我們談了談各種案例,卻沒有談到該怎麼處理,孩子看懂了自己求不得的情緒,也看到自己的問題點,隔天一早,睡不了幾個小時的我們馬上起床去參加活動,女兒 一到現場,她就忙著找她的朋友小貞玩,找到朋友後,女兒很專注的翻找着自己帶去的玩具,小貞在一旁問:『彈彈我可以跟妳玩嗎?』,女兒都沒有回應。


當女兒回神的時候,小貞因為得不到答案而離開了,女兒再找回小貞的時候,小貞已經跟別的朋友玩起來了,女兒摸摸鼻子回到位置,拿起畫紙畫了起來,其間有好幾次,我問:『想睡覺可以趴在媽媽身上睡噢!』,女兒搖搖頭。


晚上,回家的路上,女兒說:『媽媽今天小貞不跟我玩的時候,我有點難過,我想剛好沒人打擾我,所以我就自己畫畫,還發明了洋娃娃換衣服的畫法,結果所有的 朋友都圍過來,要我幫她們畫圖,大家都來跟我玩,還有吃飯的時候,我們選好了位置,大家卻要換位置,我比較喜歡原本的位置,所以不想去後來的位置,我雖然 不開心,不過我想那就算了所以去妳的位置那邊,我去媽媽的位置旁邊玩得很開心,結果她們都來我這邊玩了。媽媽,我會處理我求不得的情緒噢!』


聽到這樣的話,我一半心驚也一半慶幸,孩子看懂了她的情緒也被同理了她的情緒,遇到問題就想辦法這件事對她來說已經理所當然,即使我沒有教她如何處理,她也想出辦法面對了,我告訴孩子:『寶貝,妳想到了處理求不得的方式了,真棒!』


那天的我們沿路談了當天的很多狀況,談了『求不得』、談了『誤會』,也談了不同情緒的效應,我心想孩子畢竟長大了,我卻還抱著原本的方式對待,長大後的孩子,情緒跟面對的事情越來越複雜,不是只有單純的『跌倒了!一定很痛吧!』、『被打了,很不舒服吧!』


而我,一昧地自以為同理幫孩子的情緒套上了『睡不飽』的帽子,忽視了孩子正在面對的困難,這樣的同理不是同理,說穿了只是在幫孩子找藉口。

我 心驚的是我差點因為誤解孩子而做了錯誤地對待,差點為此錯過了協助孩子面對真正的問題,就如同阿駿的母親一樣,急著幫孩子同理,卻看不到其實孩子不敢去交 新的朋友,不太會跟朋友相處,錯過了協助的機會,那天的我終於明白了,同理別人這件事情,要進入對方的心才是同理,錯誤的同理,根本不是同理,只是幫別人 找藉口。


而同理孩子睡不飽有情緒,卻不讓孩子懂得這些情緒不該讓別人承受,不讓孩子想出處理方法;同理孩子很生氣打人,卻不讓孩子懂得用打人以外的方式處理情緒;同理孩子好奇脫別人褲子,卻不讓孩子懂得如何尊重別人的身體自主權,這樣的同理,也是找藉口。


過了兩天後,夜晚我抱著兒子哄睡,女兒躺在床上一直聊她跟朋友去海邊玩沙的事情,我說:『媽媽好想睡呀!可是妳跟弟弟的精神怎麼還這麼好呀?』


女兒笑笑地說:『媽媽,妳這樣也是求不得嗎?』

聽完,我笑了!

慶幸的是,我在還來得及的時候看懂孩子需要協助的地方,也給了協助,讓孩子看懂自己面對的狀況。


這幾天的我懂了,自以為是的同理不是同理,其實是幫別人找藉口。


同理了,卻不處理,就如同懂孩子的傷痛卻袖手旁觀,也是一種為自己找藉口。

想起這陣子,我什麼事情都幫女兒扣上『有弟弟所以吃醋』、『睡不飽』的假同理,卻沒有好好的看懂孩子真正需要協助的點,就像一個女人面對生活發出怒吼,想要解決,找人求救的時候,卻換來一句『生理期喔!』,看似同理卻非常的傷人的處理方式。

我驚覺這段時間我沒有隨著孩子長大而一起進階去看問題,差點對女兒遇到的關卡袖手旁觀還落井下石,身為母親的我,越想越捏了把冷汗。



面對孩子, 真是一連串學不完的功課呀!

有孩子後的人生呀!


哪容得隨便找個藉口唬弄過去?


節錄自http://wlf43.pixnet.net/blog/post/30633244

初階感官

璦琳的分享:

 
4個初階感官:
 
*平衡覺(易撞到別人、無法專心聽(易看來看去)、對過高、過低沒有警覺?)
 
*自我移動覺 (肢體敏捷度、攀爬、協調、節奏?)
          失調-----想太多.憂思.憂鬱
 
*觸覺(      喜不喜歡被抱、碰臉、梳頭、擁抱?)
 
         失調---------女生:焦慮.膽怯  男生:過動  發展好------瞭解真相的能力  有意識的判斷
 觸覺發展好,人我覺就容易發展好----預防戰爭就要發展觸覺
 
 
*生命覺     (常很累/躺著、受傷無法指出痛處、輕傷就很難受?
 
失調------過動.神經質.靜不下來        發展好------無私無我的境界
 
生命覺會發展出滿足感.安全感.信任感. 
生命覺有發展---內在和諧完整合一.平靜.耐受力.崇敬的態度.把別人講的話形成一個概念,能完整的.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孩子們十二歲前最好要做的五十件事

轉自:http://blog.roodo.com/cbreeze/archives/19536740.html

1. Climb a tree 爬一棵樹
2. Roll down a really big hill從大山坡上(放鬆的)滾下來3. Camp out in the wild在荒野中露營4. Build a den 建一個洞穴5. Skim a stone
打水漂
6. Run around in the rain 在雨中奔跑
7. Fly a kite 放風箏
8. Catch a fish with a net 用網子捕魚
9. Eat an apple straight from a tree 直接從樹上摘頻果
10. Play conkers 玩以七葉樹的板栗綁在繩端互撞的遊戲

11. Throw some snow 丟雪球
12. Hunt for treasure on the beach在沙灘上尋寶
13. Make a mud pie 玩沙, 做成派
14. Dam a stream  做個小水壩來嚐試欄水
15. Go sledging  滑雪橇
16. Bury someone in the sand用沙子將人埋起來
17. Set up a snail race舉辦一個蝸牛賽跑活動
18. Balance on a fallen tree在倒下的樹上玩平衡遊戲
19. Swing on a rope swing用一條繩子玩盪鞦韆
20. Make a mud slide 做一條泥巴滑道

21. Eat blackberries growing in the wild 吃野生的黑莓
22. Take a look inside a tree 仔細觀察樹的內
23. Visit an island  拜訪一座島嶼
24. Feel like you're flying in the wind 感覺好像飛在空中
25. Make a grass trumpet 用草吹吹看, 來模仿吹喇叭的聲音
26. Hunt for fossils and bones 尋找化石和骨頭
27. Watch the sun wake up 看太陽公公醒來
28. Climb a huge hill 爬一座大山丘
29. Get behind a waterfall 躲到瀑布後面
30. Feed a bird from your hand 讓小鳥在你手裡吃東西

31. Hunt for bugs 找小蟲
32. Find some frogspawn  找青蛙蛋
33. Catch a butterfly in a net 用網子捕蝴蝶
34. Track wild animals 追蹤野生動物
35. Discover what's in a pond 找找看池塘裡有什麼
36. Call an owl 呼喚一隻貓頭鷹
37. Check out the crazy creatures in a rock pool看看退潮後在岩質或珊瑚質海岸形成的湖水潭裡有什麼叫人出其不意的生物
38. Bring up a butterfly 把毛毛蟲養成蝴蝶
39. Catch a crab 抓隻螃蟹
40. Go on a nature walk at night 晚上去野外散步

41. Plant it, grow it, eat it 自己播種,自己種植,自己吃
42. Go wild swimming 在河裡、湖裡或其他野外水域游泳
43. Go rafting 泛舟
44. Light a fire without matches 不用火柴點火
45. Find your way with a map and a compass 用地圖和指南針找路
46. Try bouldering 嘗試「抱石」(http://www.emountain.org.tw/info/climb/climb1.htm)
47. Cook on a campfire 用營火煮飯
48. Try abseiling 嘗試「岩壁垂降」
49. Find a geocache 用「GPS尋寶遊戲」方式尋找寶藏
50. Canoe down a river 在河裡滑獨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