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冬w3彩虹班導師給家長的信



親愛的爸爸媽媽:

       秋末到現在,孩子們持續說著不恰當的言語,同時也指涉其他的孩子。經一再提醒未見收斂,也意識到孩子們不以為意,於是試著把問題帶入夢中,隔天早晨天未亮就醒來,腦海中有了方法,在紙上梳理一下我如何與孩子們談。

       利用了主課程前一點時間,我與孩子做了約定,

       孩子們專心而安靜的聽著。每天回顧時,問了幾位孩子,這一周下來有時偶有聽到,有時減少很多,孩子們覺得進步了,有些孩子也承認自己還有說不恰當的話。我們的約定,期望藉由老師與家長有意識的關注,來建立孩子合宜的言詞。

        好奇、探索是孩子的天性,而大人適切的回應、時時關心提醒,一段時日孩子自然知道這是界線,嘗試過後沒了新鮮,就不做了。

       學季的開始都由連續兩週的形線畫作為學習的開端,在做為主課程的形線畫會更有療癒作用,讓老師與孩子持續的關注,孩子能察覺圖形的變化。

       接續兩週的自然主課程故事選讀尼爾斯奇遇記,談的是一位小男孩變成狐仙,隨著候鳥遷徙的奇遇之旅。乘風飛行、鳥瞰、冒險內容很吸引孩子。

        故事初始,大多交代事情發展的背景,較多敘事,述說時間是10-15分鐘,有幾位孩子聽不習慣,開始躁動,而這是必要的練習過程,因為有著前面仔細鋪陳,更能對比主人翁未來的經歷。透由一次一次的練習聆聽,同伴的陪伴,聆聽的時間自然變長,這也是每天的節奏、意志力的鍛鍊。


   .暖


                            導師依萍   2013 臘月小雪

水晶班102冬季第一~三週教學分享

親愛的爸爸媽媽:
收信平安!
clip_image004


第一~三週為自然主課程,我們從大自然的故事中來感受冬天的季節變化,並愛護動物、照顧植物(盆栽澆水) ,跟大家分享魔法黑板的美麗故事。

【森林中的小女孩】
clip_image010 
clip_image012clip_image011

【銀杏的果實】
clip_image017
clip_image018


【老奶奶和驢子】
clip_image024 


clip_image026clip_image025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存在,為了什麼

週六在公車站牌巧遇大學社團學妹,意外的得知了很多朋友仍時常見面聊天,真好!!!好羨慕喔!!!

雖然我的臉看起來還很像大學生,卻已經脫離大學很久了說><"我很懷念大學的時光,那些以瘋狂日子為樂的生活。很有目標的生活。

不過,回顧過去的生命,那樣子追求目標的生活,好像僅僅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同、父母的認同...

追到了又如何呢?達到目標之後,又是一個失去目標的生活,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我想要怎麼活下去?

人生的目的就是找尋目標,然後達成目標,再繼續安排下一個目標嗎?

我的生活步調,從大學蠟燭兩頭燒的快速中慢下來了;從汲汲營營追求外在的表現中慢下來了...我想要領會一種平靜與幸福。

在孩子面前,追求表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我平靜了,所有事情好像會自己到位,也能夠幫助孩子們學習,重要的是,我也在其中有所學習。

好像是這樣...我先研究看看。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對待發燒的新態度

作者:寧遠

    一個重要的事實是,疾病的症狀也正是對疾病的治療   治療危機是免疫系統的深度反應,為身體進行清理和解毒。它是人的精神重塑身體的巨大努力,以使身體適應性更強。

對待發燒的新態度
 菲力浦·英草博士/    韓肖倩/

 菲力浦·英草於1966年從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之後在英國和瑞士學習人智醫學。他在紐約23年,然後在丹佛10年,從事家庭醫學實踐工作,現住在科羅拉多的克裡斯通,處於半退休狀態。

 VHIncao博士,能否請您簡要介紹一下什麼是人智醫學?

PI:當然。人智醫學是西醫的延伸,它的基礎是有遠見的奧地利科學家魯道夫·斯坦納 的學說。它不僅考慮人的軀體,還考慮精神、靈魂,生命力,或者叫。所有這些方面在人類的生理和病理方面共同作用,進行治療時也要全部考慮進去。從 1971年起,我通過在實踐中運用這些原則,逐漸對人類疾病及其治療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

 VH:你的治療方法的有一個特點,就是認為發燒是有益的,用泰諾或抗生素抑制發燒,對孩子的壞處大於好處。

PI:非常正確。在美國,我們對發燒和感染極度恐懼,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卻造成可怕 的障礙,使我們無法治癒個人和社會的疾病。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許多孩子死于肺炎、猩紅熱和白喉。今天,美國孩子很少會由於急性感染或炎症導致發燒而 死亡,這種情況在1900年前經常是致命的。醫療設備的進步、衛生保健條件的改善、甚至文化水準的提高對這種變化所起到的作用,要比醫學干預,如疫苗和抗生素的作用還大。

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要瞭解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它產生發燒,發燒是我們身體中一種主要的防禦力量, 用來對付毒素和依靠毒素生存的細菌。家長急切地給孩子退燒,認為燒退了,孩子就健康了,其實通常都不是這樣的。我們有一種思維定式,認為生病是不好的,不 生病的時候就是健康的。這不總是對的。發燒是治療疾病的火焰,是了不起的清潔工,是形成孩子的免疫系統的重要部分。與從出生就用疫苗、抗生素和退燒藥物抑 制相比,在兒童時期經過發燒充分鍛煉的免疫系統,在成人後要強壯得多。非用即失這句諺語,用在這裡很合適。

 VH:為什麼孩子比成人更容易發燒和發高燒?
PI:通常,兒童緊張時 就容易發燒。而且,兒童時期是成長最快,變化最大的時期。成長過程中,身體會經歷多次發育,每次發育,都會破壞舊的細胞和組織,產生有毒的廢棄物,通常身 體會在重建新細胞和組織的過程中清理乾淨。這種破壞、清理和重建的過程,時刻都在通過我們身體裡的免疫系統悄悄地進行,成長中的兒童更是如此。偶爾,這種 免疫系統的重塑過程會加速,可能是因為我們不知不覺地加快了成長速度,也可能是我們因為過於緊張而中毒。免疫系統的內部加速變化有一種不受歡迎的外在結果——它讓我們生病,發炎、發燒或產生粘液,因此我們會患上感冒、流感、嘔吐、腹瀉、膿毒性咽喉炎等。免疫系統會將身體中的粘液、膿汁、細菌和其它為細菌提供營養的毒素和廢物驅逐出來。

一個重要的事實是,疾病的症狀也正是對疾病的治療。因為症狀是由炎症產生,而炎症正是免疫系統解毒治病的方法。現在,無論醫生還是消費者,對於急性炎症的治療功能極其不解,這種功能與慢性炎症截然相反。

當我們用泰諾、布洛芬、減充血劑和抗生素消除症狀的同時,也在消除先天免疫系統的治療、清理和驅除疾病的能力。隨之產生的結果是,反復地使用這類藥物,使先天免疫系統對急性炎症的強烈回應冷卻下來,從而增加了患過敏、哮喘和其他輕微慢性炎症的傾向。
 VH:那麼,是不是細菌使我們生病?

我 們從出生後不久開始,一生都與身體中的數萬億細菌和平共處,只有當其它因素和壓力源打破這種平衡時,我們才會生病。細菌通常都扮演清道夫的角色,而不是掠 奪者的角色。更深入一個層次,細菌不會導致疾病,但它們會以疾病為食,並且會觸發免疫系統使疾病加重,發生炎症,如發燒、疼痛、發紅或腫脹。無論是兒童還 是成人,每種炎症,每次感冒、咽痛、耳痛、發燒和皮疹,都是一次治療契機。一次治療契機就是一次免疫系統的深度反應,為身體進行一次清理和解毒。它是人的精神重塑身體的巨大努力,以使身體適應性更強。
 VH:哇,這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美好視角,每位家長在孩子小時候都會多次經歷這樣的過程。
PI:是的,這種過程在我們一生中都會持續進行。它是人生各個層次都要經歷的發展和 成長過程。父母對待發燒的不同態度,對孩子的治療過程產生的作用,是令人驚訝的。孩子似乎本能地知道這是他們所需要的。孩子發燒時通常不會像成人一樣有這 樣那樣的疼痛,因為兒童的身體不像成人身體那樣密實堅硬,身體對發燒的熱量衝擊產生的阻力較小。我認識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在他發燒時,對焦急的媽媽說,別著急,媽媽,我只是在長大。

 VH: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可以在外面跑著玩,對吧?

PI: 哦,不,當然不是。這時候,孩子應該休息,而且,特別重要的是要讓他們保暖。 我的一般經驗是,給他們穿暖和,使臉頰發紅,手腳溫暖,但不能出汗。身體需要熱量,來燒毀疾病。如果身體中藏著毒素,那麼具有釋放作用的發燒,伴隨流鼻 涕、嘔吐或腹瀉等症狀,正是身體所需要的大掃除。這種釋放表明,免疫系統產生的發燒和炎症正在消化有毒廢物,將它們從身體中釋放出來。許多人發燒後其實更健康了。

 VH:細菌學理論真是太多了!

PI:在那時,細菌學理論是一個重大的發現。細菌能夠影響疾病發生的過程,這個發現,幫助我們將公共和個人衛生保健水準提高到一個全新的層次,在某些方面,使我們的免疫系統的工作減少了許多。但這個理論有很大的局限性。早在1955 年,在《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上就有一篇文章,題為對細菌學理論的重新思考,講的是每個人身體中都有致病細菌,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生病。文章的結論是,我們是 否生病,更多依賴於你的身體狀況,而非細菌的存在。

所以,我們早就知道,儘管在疾病和虛弱的情況下有細菌滋生,但細菌很少會直接導致疾 病和虛弱。這就是為什麼我更喜歡用炎症代替容易產生誤解和誤導的感染一詞,感染會給人們心裡帶來很多恐懼。在有細菌性炎症的情況下,細菌在幫 助我們清理身體。細菌以身體中不斷產生的死去和衰敗的物質為食——這是細胞正常的生命週期。由於多數細胞會持續地死去並被替代,每個正常的健康的兒童和成 人身體中都會有數萬億細菌存在。

 VH:我們已經習慣性地認為發燒是危險的,家長怎麼知道什麼時候發燒是嚴重的呢?

PI:當一位母親客觀地、非感情用事地觀察生病的孩子時,她的判斷通常會是準確的。一般情況下,孩子發燒時會嗜睡,面部發紅,摸著很燙,沒有食欲。但如果發燒的孩子變得越來越虛弱,失去眼神接觸,身體變涼或面色發白,就應該找醫生或急救 室了。我的孩子們發燒時,我很少給他們量體溫。體溫計不能說明發燒是否嚴重,只有你通過對孩子的觀察才能知道。

通 常,如果體溫高於正常體溫一度,家長就會給孩子吃退燒藥。這樣做的結果是,使試圖 從身體中出來的毒素,回到身體中,隱藏得更深。沒有什麼被真正清除了,當泰諾或布洛芬的作用逐漸消失後,孩子會比以前病得更利害。如果第一次耳痛或膿毒性 咽喉炎沒有真正治癒,只是被抗生素抑制,孩子以後會反復發作耳痛或膿毒性咽喉炎。抗生素在真正需要時是能夠救命的,但在不必要時使用,就會削弱我們的免疫 系統。對於泰諾或布洛芬等抗炎藥物,說它們能緩解症狀的廣告是錯誤的。真正緩解症狀的藥物,會幫助、或分擔症狀清理身體的工作,從而使症狀減小工作強 度。這是一種解毒作用,草藥或順勢療法藥物能夠做到這一點,但抗炎藥物無法做到。

藥物通過抑制免疫系統的工作來抑制症狀。抗生素,儘管具有抑制作用,有時還是必要的。但抗炎藥物,如對乙醯氨基酚(泰諾)和布洛芬,對發燒並沒有幫助,根本不會預防驚厥,最好應該避免使用,除非疼痛特別嚴重,無法用解毒藥物、順勢療法藥物或其他治療方法緩解。

 VH: 那麼熱性驚厥呢?家長都很擔心孩子發高燒會導致驚厥。

PI:這是家長過度擔心的另一個例子。第一個誤解是,熱性(高燒導致的)驚厥,也稱 為高熱驚厥,是直接由高燒導致的。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因為95%的孩子發高燒但不會發生驚厥,而發生驚厥的孩子通常不會燒到那麼高的溫度。當體溫升得很 快時就會發生驚厥,經常在家長發現之前就發生了。有些孩子會發生驚厥,因為高燒發生時,身體的溫度與之不相匹配。一般當身體、胳膊、手、腿和腳太冷,高溫 的衝擊波難以穿越整個身體時,會發生這種情況。體溫升高時,病人會感覺寒冷發抖,這時應該蓋得暖和些。

另一個誤解是,驚厥會導致永久性的大腦損傷——不會的。一般而言,如果驚厥沒有發生在開始發燒24小時內,根本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避免高熱驚厥的最好方法,是讓孩子保持溫暖,補充足夠的水分,使發燒的溫度能夠在全身迴圈開。如果孩子蹬掉毛毯,至少要讓肚子、腿和腳保持溫暖。世界上許多傳統治療方法,都會用毛毯裹住發燒的孩子。

 VH:我們的讀者怎樣才能瞭解更多這方面的知識呢?

PI:可以訪問www.philipincao.com, 列印我寫的關於兒童健康、免疫系統和疫苗接種的文章。網站上還有我寫的家庭治療指導,詳細介紹了在家裡如何護理兒童和成人的發燒、感染和炎症。我就是根據 這些指導方法養育我的三個孩子的,他們現在都已成年,我從沒給他們用過泰諾、布洛芬或抗生素,他們都非常健康,沒得過過敏和氣喘等病症。
 這篇訪談曾發表在《維吉尼亞·霍普金健康觀察》中。轉載已獲許可。

睡眠的重要性

從人智學的觀點談睡眠的重要性

菩芸

節錄自 琉璃光



「早睡早起身體好」,這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話。...如果我們深入來看睡覺對孩子們的重要以及其長遠的影響,也許父母只好做一些犧牲來調整作息。

我們身體能運作得很好必須仰賴在童年(七歲以前)打下很好的基礎,人類一生中很多活動,例如把靈感化為行動、思惟、語言的 技巧等都和童年有密切關聯,童年的發育成長是非常具有決定性的。只有在睡覺時,嬰幼兒的身體才有機會得到休息和成長,如此生命力得已更新以應付醒時所需。


....在學校中,通常小孩子早上比較清醒,但從下午 一點鐘到二點半之間他們感受到生理活動的減低,下午後他們又開始活躍到傍晚,接近晚上當他們開始準備睡覺時,生理活動又開始減低( 9)。這些週期和肝臟的「睡覺-清醒」韻律週期相似。

到底孩子們需要多少睡眠呢?我們可參照下面的表(10)

新生兒
16小時
8個月到1
15小時
1.52   
14小時
45
12小時
67
11小時
89
1011小時
10 
10小時
14
8小時
     
對幼兒來說,以上的睡眠時間包括午覺。.......他們沒有辦法用晚起彌補晚睡的損失。通常早上的小憩會有比較多動眼睡眠(REM),這會幫助腦子的成熟(在孩子很小的時 候),不過通常到孩子稍大就不需要了。........我們要保護孩子們不要受到太多的 刺激和壓力。

通常不睡午覺的幼兒體內會有較高的壓力荷爾蒙而變較警覺且易怒。午覺最好至少超過三十分鐘(一小時更好)而且最好在一個安靜、靜止的地方(不是在車中或搖椅)。午覺最好在下午三點鐘以前完成,此時肝臟開始進行貯存肝醣的活動。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太久還沒起來,小孩子會很難在晚 上七、八點時睡著。在午夜以前,一個孩子睡愈多愈好。孩子睡得愈有規律則愈易入睡。

小孩子如沒過度疲累,通常可以在晚間睡得很香甜。三到六歲的孩子通常還需要午覺。孩子在五歲以後可以放棄睡午覺,如果這孩子早睡(大約晚上七點)。父母親一旦決定孩子需要多少睡眠,就必須訂出睡覺的時間,並且要讓孩子知道這時間是不可以討價還價的( 13)。即使有時在這時孩子睡不著覺,也要讓他們學習靜靜地躺著休息。

九歲以前的孩子最重要學習的課程是如何睡覺和吃飯,在自我意識體的作用下把實體轉化成身體所需。不管是食物的消化或感官的感受,都在睡覺中經由肝臟的代謝把這些實體轉化。年幼的孩子雖然韻律系統(心血管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好,但他們的健康和生理建構仰賴規律的生活

規律的生活必須從小就銘印在他們心中。他們學習如何睡覺必須仰賴我們成人深刻瞭解睡覺的重要,進而幫助他們學習睡覺。大人有時候須做一些犧牲而避免匆匆忙忙趕孩 子們去睡覺。

不只是睡覺,他們的吃飯時間、遊戲時間,儘可能有一定的規律、一致性,避免過度刺激而且讓他們能有足夠的時間做每一件事,這也會幫他們睡好覺。儘可能避免在午後三點鐘以後吃很多的食物,因為這會加重肝臟的負擔,此時肝臟是處於更生的時段。

孩子睡覺前點蠟燭和講一個簡單的故事,或是頌一段祈禱 文給孩子聽可幫助他們安詳入睡。規律的生活及良好的睡覺習慣,讓孩子們生活在保護他們的範圍內,發展健康的神經、韻律、代謝系統,從而打下將來思考、意志力,感受深原的基礎。

睡覺提供他們生長及每天生命力更新的所需,搭起他們成為一個真正成人的橋樑( 14)